一位老中医40年为精神分裂症家庭寻回希望
从医四十余载,我见过无数被病痛折磨的灵魂。其中,有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,至今让我难以忘怀。令我动容的,并非他病情有多么罕见,而是在那片绝望的深渊里,一个家庭用爱与坚韧,最终寻得光明的力量。
两年前的深秋,诊室的门被推开,一对步履蹒跚的老夫妻,搀着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走了进来。男孩低垂着头,双手紧紧攥着衣角,嘴里发出意义不明的怪声。母亲的眼泪瞬间决堤,哽咽着向我哭诉:“大夫,我们求您了!为了孩子,我们跑了五年北京、上海的大医院,药吃了一箩筐,可他就是不见好啊……”
原来,小伙子在25岁那年,人生轨迹戛然而止。起初只是不愿出门、躲避人群,家人只当是年轻人工作压力大,并未深究。谁知半年后,病情急转直下:他开始整夜整夜地不睡觉,满口污言秽语,坚称耳边有声音命令他去死。他把自己反锁在房间,拒绝与外界交流,甚至不再洗澡。五年来,西医的抗精神病药换了好几种,剂量加到了身体能承受的极限。虽然剧烈的躁狂被勉强压制,但他的眼神始终是涣散的,人如同行尸走肉。一旦尝试减药,那些可怕的幻觉和妄想便会卷土重来,变本加厉。
我为他仔细诊察,只见他舌尖红紫、舌苔黄厚腻,脉象弦滑而数。这是典型的“肝郁化火、痰迷心窍”之证。西医诊断是“偏执型精神分裂症”,在中医里,这属于“癫病”的范畴。我意识到,单一用药效果不佳的症结,就在于“痰火互结”,这团顽固的病根,单靠西药的“快刀”难以根除。
于是,我制定了“中西联合”的方案:西药不骤停,而是作为“基石”慢慢调整剂量,同时辅以中药,精准地“清痰火、开心窍”。我告诉焦急的家属,治疗如春雨润物,贵在坚持,每两周根据他的变化调整一次方子。
第一个月,波澜不惊,家属的心又一次次沉入谷底。我劝他们:“别急,病去如抽丝,我们正在为他梳理那团乱麻。”终于,在第三个月,奇迹悄然降临。一天,小伙子竟没有抗拒母亲为他擦拭脸庞;吃饭时,他的目光第一次投向了电视屏幕;他甚至有些不确定地对母亲说:“妈,那些骂我的声音……好像听不见了。”那一刻,母亲积攒了五年的泪水,再次奔涌而出,但这一次,是喜悦的甘霖。
如今,近两年过去,他的西药剂量已成功减半,中药仍在继续巩固调理。上个月,我收到他母亲发来的视频,画面里,小伙子正在小区里散步,眼神清澈明亮,遇到邻居,还会主动点头微笑。那个曾经被囚禁在黑暗中的年轻人,正一步步走回阳光下。
行医多年,我愈发觉得,精神疾病就像一团纠缠的乱麻。西药是快刀,能迅速斩断最粗砺、最狂躁的症结,控制病情;而中药则是细梳,能耐心地、由内而外地梳理那些盘根错节的病根,调和身心。 二者结合,找准病灶,刚柔并济,才能为患者多一分治愈的希望,少一分复发的风险。
正是基于这份理念,四十余年来,我始终坚持用“中西联合”的方式干预精神障碍。实践证明,这不仅效果出色、副作用小,更能增强疗效、缩短周期,降低复发几率,同时有效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,让患者更愿意配合治疗。
精神世界的重建,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旅程。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、朋友,也正在被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精神疾病所困扰,或在用药上感到迷茫无助,请不要放弃希望。您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困扰,或简单描述情况,我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,尽我所能,与您一同探讨那条通往康复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