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健康常识

守护心灵,更要呵护肾脏: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的健康指南

来源: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20 11:31:57

精神类药物,宛如一把精妙的钥匙,能帮助我们打开心灵紧锁的大门,缓解精神疾患的痛苦,助力患者重新拥抱正常生活。然而,这把钥匙也潜藏着另一面,长期服用可能对身体,特别是肾脏,带来不容忽视的潜在影响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可能引发的身体变化,聚焦于肾脏面临的挑战,并提供切实可行的预防策略。

一、长期服药,身体可能经历的“风景”

(1)代谢的涟漪:部分抗精神病药物,如同干扰了身体内部的“血糖调节器”,可能削弱胰岛素的效能,导致血糖升高、血脂异常和体重增加。体重的悄然上升不仅影响外观自信,更可能触发代谢综合征,为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埋下伏笔。

(2)内分泌的“小插曲”:一些药物也可能悄悄拨动内分泌系统的琴弦。女性患者或许会经历月经周期的紊乱、经量的变化;男性患者则可能面临性功能方面的困扰,影响亲密关系的和谐。

(3)神经系统的“信号”:常见的锥体外系反应,如肢体不自主的震颤、肌肉的僵硬感,会让行动变得迟缓;此外,嗜睡、头晕等也可能出现,暂时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效率。不过,这些反应在身体逐渐适应药物后,通常会趋于缓和。

(4)肠胃的“抗议”:部分药物对胃肠道黏膜可能产生刺激,引发恶心、呕吐、腹泻或便秘等不适。这尤其在治疗初期较为常见,随着身体耐受性的建立,多数症状会逐渐减轻。

二、肾脏:需要特别关注的“下水道”

肾脏,作为我们身体的“下水道”和“净化器”,默默承担着过滤血液、排泄废物的重要职责。某些精神类药物,在发挥疗效的同时,可能给这个“净化系统”带来额外的压力:

(1)锂盐(如碳酸锂)的“累积效应”:作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常用药,锂盐主要通过肾脏排泄。长期使用,若剂量控制不当或个体差异,可能导致锂在体内蓄积,对肾小管等结构造成损伤,影响尿液生成与排泄,甚至引发肾性尿崩症等。

(2)三环类抗抑郁药的“拥堵风险”:这类药物(如阿米替林、多塞平)可能引起抗胆碱能效应,导致尿潴留,即尿液难以排出。这不仅增加膀胱负担,长期来看也加重了肾脏的工作负荷,对于本身存在前列腺增生、膀胱颈梗阻等问题的患者,风险尤为突出。

(3)抗精神病药的“血压波动”:部分抗精神病药(如氟哌啶醇、氯丙嗪)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。当患者从卧位或坐位快速站起时,血压可能骤降,导致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暂时减少。长期反复的缺血缺氧,可能对肾功能造成不利影响。因此,患者改变体位时,应动作放缓,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。

(4)新型药物的“潜在压力”:尽管新型精神药物(如帕利哌酮、氨磺必利)副作用相对更小,但长期使用依然可能对肾脏构成一定压力。尤其当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时,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进一步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。

三、肾脏在“求救”?留意这4个信号

肾脏损伤往往悄无声息,早期可能毫无征兆。但身体总会留下一些线索,以下4个信号提示肾脏可能发出了“求救”信号,切勿忽视:

【1】尿量“闹脾气”:尿量突然明显减少(可能提示肾衰竭),或无故增多(尤其是夜尿次数频繁),都可能是肾脏功能亮起红灯的信号。前者意味着肾脏滤过能力下降,后者可能与浓缩功能减退有关。

【2】水肿“找上门”:眼睑、脚踝或全身不明原因地出现浮肿,提示身体的水分代谢可能出现了问题,肾脏未能有效排出多余水分。

【3】疲劳“挥之不去”:持续的、难以解释的疲倦乏力感,即使休息充足也改善不大。这可能是由于肾功能下降,体内代谢废物(如尿素氮、肌酐)蓄积,影响了正常的生理功能。

【4】尿液“变了样”:尿液颜色变深(如洗肉水样)、泡沫异常增多(长时间不散)或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,都可能是肾脏结构损伤或滤过屏障受损的表现。

四、5步“护肾”计划,与药物“和平共处”

虽然药物治疗精神疾病至关重要,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,将药物对肾脏的潜在伤害降到最低:

【1】定期“体检”肾脏: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定期检查血肌酐、尿素氮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(eGFR)以及尿常规等指标。特别是正在服用锂盐、三环类药物等已知对肾脏有潜在影响药物的患者,更应遵医嘱增加检查频率,让医生及时掌握肾脏状况,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。

【2】剂量调整,因人而异:没有绝对安全的剂量,只有相对合适的剂量。医生会根据您的肾功能水平、年龄、体重、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,为您量身定制或调整药物剂量。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;老年人、体弱者也可能需要更谨慎的剂量选择,以确保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肾脏。

【3】生活方式,“肾”命加分:健康的生活习惯是肾脏的天然保护伞。

● 饮食有度:坚持低盐饮食,减轻肾脏排水负担;均衡营养,控制蛋白质摄入量(需遵医嘱)。

● 饮水适度:保证充足饮水(除非有医生特殊限制),促进尿液排出,冲洗尿道;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。

● 戒烟限酒:烟草和过量酒精都是肾脏的“敌人”。

● 体重管理:控制体重,预防肥胖和代谢综合征,这对肾脏和整体健康都大有裨益。

● 适度运动: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。

【4】用药“透明化”,避免“暗中伤肾”:务必主动告知医生您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,包括处方药、非处方药、中草药、保健品等。某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,协同增加肾脏毒性。医生会评估整体用药情况,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用,选择对肾脏更友好的方案。

【5】出现信号,立即“求援”: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上述肾脏损伤的预警信号,切勿拖延,应立即就医。早期发现、早期干预是保护肾脏功能、阻止病情进展的关键。

结语

服用精神类药物是一场与疾病共处的旅程,我们需要在控制精神症状的同时,时刻关注身体其他系统的健康,尤其是默默工作的肾脏。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,定期监测,科学用药,健康生活,我们完全有能力在这场旅程中,既守护好心灵的健康,也呵护好身体的“净化器”,实现更长久、更高质量的生活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