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体“抗议”?可能是抗精神病药在作祟,教你如何应对
很多朋友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,可能会遇到一些身体上的小困扰,比如肌肉变得有些僵硬、感觉坐立不安总想动、或者手不自觉地抖起来。这些反应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,它们其实有个专业的名字,叫做“锥体外系反应”。别担心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几种常见的情况,并告诉你遇到时应该怎么办。
一、急性肌张力障碍:突然“卡壳”了
这种情况可能来得比较急,比如突然间眼睛往上翻、脖子歪向一边、脸部肌肉抽动、舌头伸出来收不回去、嘴张不开,甚至整个身体向后弓起来,像被施了魔法一样。氟哌啶醇、利培酮、帕利哌酮这类药物相对更容易引起这种反应。
不过,别慌!这种情况医生通常有快速有效的办法。很多时候,医生可能只需要给你打一针,比如东莨菪碱,就能很快帮你“解锁”,让身体恢复自如。
二、静坐不能:心里像有只小兔子在乱跳
你可能会感觉心里特别烦躁、焦躁不安,两条腿像是装了弹簧,总想不停地走动或者原地踏步,只有动起来才能稍微缓解那种“坐不住”的难受感。这种持续的不安感确实挺折磨人的。
氟哌啶醇、阿立哌唑、齐拉西酮、利培酮等药物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。
遇到这种情况,医生可能会考虑调整你的药物剂量,或者给你加一些能缓解焦虑、帮助放松的药物(比如属于“安定类”的药),来帮你平静下来。
三、类似帕金森的症状:动作变慢,身体有点“僵硬”
你可能感觉自己的动作变慢了,身体有些僵硬,不太灵活,手还可能会不自觉地抖。有时还可能伴随流口水增多、出汗变多等情况。
如果出现这些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,医生通常会给你开一些专门对抗这些副作用的药物,比如苯海索,来帮助你缓解这些不适。
四、迟发性运动障碍:身体“不听话”的小动作
这是长期服药后,少数人可能会遇到的情况。表现为嘴巴、舌头、脸部或者身体其他部位,会不自主地、反复地做一些小动作,比如不停地咂嘴、伸舌头、做鬼脸、或者肢体小幅度舞蹈样动作。这些症状通常发展得比较慢。
虽然处理起来相对复杂一些,但现在也有像氘丁苯那嗪这样效果不错的专门药物。对于这种反应,关键在于早发现、早告诉医生、早处理!
重要提醒:
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都是独一无二的,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历上面提到的这些反应。药物在帮助控制精神症状的同时,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“小插曲”。
因此,如果你或家人在服药过程中,出现了任何身体上的不适感,特别是文中提到的这些情况,请一定、一定第一时间告诉你的主治医生!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,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对症处理。有时候,在西医调整的基础上,结合中医的调理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请记住,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,是安全、有效地进行药物治疗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