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健康常识

用药需谨慎!合并癫痫、帕金森的精神疾病患者,这份用药指南请收好

来源: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09 10:55:03

在临床实践中,精神类疾病(如抑郁、焦虑、幻觉等)常常并非孤立出现,它们可能与帕金森病、癫痫、路易体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“结伴而行”。这种“共病”状态为治疗带来了双重挑战:既要有效缓解精神痛苦,又要避免药物对基础神经系统疾病造成负面影响。因此,用药策略需要更加精细和审慎。

本文将聚焦几种常见的共病场景,为您梳理核心用药原则,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医生的治疗思路。

一、 合并癫痫:在“稳定”与“安全”间寻找平衡

癫痫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,用药的核心是避免诱发癫痫发作或加重精神问题,需在“稳定情绪”与“控制癫痫”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。

▶ 抗癫痫药物的选择:

优先选择:具有情感稳定作用的药物,如丙戊酸钠、拉莫三嗪、卡马西平。这类药物在控制癫痫的同时,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,一举两得。

尽量避免:可能对精神状态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,如苯妥英钠、左乙拉西坦等,它们可能诱发或加重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。

▶ 精神科药物的选择:

必须避开:会显著增加癫痫发作风险的药物。例如,三环类抗抑郁药、氯氮平、安非他酮等,在癫痫患者中应视为禁忌或慎用。

二、 合并帕金森病:兼顾“情绪”与“运动”功能

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抑郁、焦虑、幻觉等精神症状。用药时,最大的挑战是改善精神症状的同时,避免加重原有的运动障碍(如震颤、僵硬)。

▶ 针对抑郁症状:

首选方案: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s),如舍曲林、西酞普兰、艾司西酞普兰。这类药物对运动功能影响小,安全性较高。建议从小剂量开始,缓慢加量,观察耐受性。

▶ 针对焦虑症状:

一线选择:同样推荐SSRIs类药物,尤其适合同时伴有抑郁的焦虑患者。

短期辅助:对于中度急性焦虑,可短期、小剂量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(如地西泮、劳拉西泮)。但需高度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认知功能下降、过度镇静及跌倒风险,尤其对老年患者。

▶ 针对精神病性症状(幻觉、妄想):

首选推荐:氯氮平。它是目前证据最充分的药物,不仅能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相关的幻觉、妄想,甚至对改善不随意运动等运动并发症也有帮助。但需严格遵医嘱,定期监测血常规等指标。

次选方案:若氯氮平不耐受或效果不佳,可考虑喹硫平。

尽量避免:奥氮平、利培酮、氟哌啶醇等药物,它们通常会明显加重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,应避免使用。

三、 合并路易体痴呆:守护“认知”与“行为”

路易体痴呆的核心特征是波动性认知障碍、生动的视幻觉和帕金森综合征。用药时,必须极度谨慎,避免加重认知障碍和运动功能问题。

▶ 针对精神病性症状(幻觉、妄想):

优先选用: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,如喹硫平、阿立哌唑、氯氮平。这些药物对控制妄想、幻视等症状相对有效,且对运动功能的影响较小。

严格避免:典型(传统)抗精神病药物(如氟哌啶醇、奋乃静)。这类药物会极大地加重患者的运动障碍,并可能引起严重的意识紊乱或镇静,甚至危及生命。

▶ 针对抑郁、焦虑症状:

可选药物:可考虑使用**SSRIs或SNRIs(选择性5-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)**来改善情绪。

避免使用:三环类抗抑郁药,因其抗胆碱能作用会加重认知障碍和意识模糊。

▶ 针对睡眠障碍(特别是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):

常用方案:可在睡前使用氯硝西泮或褪黑素。

风险提示:需警惕氯硝西泮可能导致的次日困倦、跌倒风险,尤其对步态不稳的患者。

重要提醒:个体化治疗是金标准

以上内容仅为基于临床指南的一般性原则,旨在提供科普参考。每一位患者都是独特的,其具体病情、身体状况、药物过敏史等都千差万别。

最终的治疗方案,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后,为您量身定制。请务必遵从医嘱,切勿自行购买、服用或调整药物剂量。

温馨提示: 本文分享的科普知识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。若您或家人出现相关症状,请务必及时就医,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,安全用药,科学康复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