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副作用成为康复的绊脚石,中医为精神疾病患者点亮一盏灯
常有患者和家属忧心忡忡地问我:“医生,奥氮平、利培酮吃了这么久,症状是缓解了,可人总是没精打采、脑袋昏沉。更怕的是,药一减,病情就容易反复。有没有办法,能让身体轻快些,状态也稳些?”
答案是肯定的。在中医看来,这并非无解的难题。临床上,许多患者通过中医的精准调理,确实实现了身心的双重改善。
中医如何看待精神疾病?
中医不把精神分裂症简单地看作是“大脑”的问题,而是将其视为人体气血阴阳整体失调的结果。其根源可能在于:
● 肝气郁结:情绪不畅,导致气血运行受阻,形成瘀滞。
● 痰火扰心:体内痰湿积聚,郁而化火,上扰心神,蒙蔽清窍。
这就不难理解,为何患者会感到昏沉、乏力、反应迟钝——这都是身体内部“交通堵塞”和“环境污浊”的外在表现。
一个真实的医案:从“空气吵架”到“清爽干练”
去年,我接诊了一位患病5年的32岁女患者。她的经历很典型:幻听、被害妄想,情绪激动时会砸东西,彻夜不眠。长期服用奥氮平,症状时好时坏,却带来了沉重的副作用:体重暴增20多斤,动则气喘,记忆力严重衰退,对家人漠不关心。
初诊时,她面色晦暗,眼神游离,舌淡苔白厚腻,脉象弦滑。这是典型的肝郁痰凝之证。
我的思路很明确:先疏肝化痰,安神定志,为身体“疏堵清障”。
我以“疏肝化痰、安神稳心”为法,选用柴胡、香附等疏肝理气,配以半夏、陈皮化痰祛湿,再加远志、酸枣仁安神定志。
两周后复诊,她母亲惊喜地说:“这几天没再听见她跟空气吵架了,晚上能睡三四个小时了!”
效不更方,我随症微调,让她继续调理。一个半月后,变化惊人:自言自语消失,幻听未再出现,情绪平稳,睡眠可达五六小时,白天还能主动做家务。她母亲感慨:“现在跟她说话能对答了,眼神也亮了,整个人清爽多了!”
这个案例说明,中医调理并非硬压症状,而是从根源上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。先把堵住的肝气疏通,让气血畅行;再把蒙蔽心窍的痰湿化掉,让心神清明;最后健脾养心,巩固身体的“底子”。平衡重建,状态自然稳定。
中西医结合,1+1 > 2
必须强调,奥氮平、利培酮等西药在控制急性症状时功不可没,是治疗的重要基石。中医调理并非要取而代之,而是强强联合,实现“1+1>2”的效果。
● 增效减毒:中医通过调理肝脾肾等脏腑,能显著提升患者对西药的耐受性,减轻嗜睡、体重增加、代谢紊乱等副作用。
● 固本防复:西药“治标”,中医“治本”。通过调节气血阴阳,中医能帮助稳定病情,降低复发风险,为逐步减药创造条件。
● 整体关怀:中医会根据体质,选用枸杞、山药保肝,熟地、肉苁蓉补肾,甚至结合药膳,全方位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。
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遭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,或对长期用药的副作用感到困扰,请不要灰心。
中西医结合,或许就是您一直在寻找的那条更高效、更安全的康复之路。
特别提醒: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千差万别,用药和调理方案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“望闻问切”后辨证施治。切勿自行对号入座、抓药服用,以免延误病情。
如果您需要帮助,可以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,进行一对一的详细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