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告别三大认知误区,让抑郁症康复之路更顺畅

来源: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26 13:46:07

在抑郁症的治疗与康复之路上,患者和家属心中往往充满期待,但也可能不知不觉陷入一些认知误区。这些误区如同隐藏的绊脚石,无形中阻碍着康复的步伐。想要更顺利地走向康复,我们需要打破以下三个常见的认知障碍。

误区一:追求“永不复发”是误区,症状缓解与生活质量提升才是目标

许多患者和家属都希望抑郁症能“彻底治愈”,永不再来。然而,我们需要认识到,抑郁症的治疗目标并非绝对杜绝复发,而是实现症状的有效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。

抑郁症有时就像一场反复发作的“心灵感冒”。即使经过治疗,症状得到控制,但身体和心理的“防御系统”仍可能比较脆弱,容易受到外界压力、生活变故等因素的影响而再次波动。特别是对于有过多次发作经历的患者,维持治疗尤为重要。这就像为身心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,能有效降低复发的风险。因此,严格遵循医嘱,按时服药、定期复诊,切勿因症状暂时好转就擅自停药或中断治疗,这对于长期稳定病情、提升生活质量至关重要。

误区二:遵医嘱服药≠成瘾,科学用药是关键,切勿自行停药

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工具,但“药物成瘾”的担忧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或产生误解。

实际上,抗抑郁药物与导致成瘾的非法药物或烟草有着本质区别。后者成瘾是因为它们直接刺激大脑的奖赏中枢,带来强烈的快感并形成依赖。而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调节大脑内失衡的神经递质水平,以改善情绪和缓解症状,并不具备这种让人“欲罢不能”的成瘾特性。
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戒断反应。长期服药后,身体已经适应了药物的存在。如果骤然停药,大脑神经递质水平可能发生剧烈波动,从而引发头晕、恶心、焦虑、失眠等一系列不适。因此,调整用药方案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切勿自行决定。

误区三:“自我调节没用”是伪命题,身心协同方能加速康复

虽然抑郁症需要专业的医学干预,但这绝不意味着自我调节就毫无价值。恰恰相反,自我调节在康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
认知行为疗法(CBT)等心理治疗手段,正是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消极思维模式,建立更积极、理性的认知方式,从而提升应对生活压力和情绪困扰的能力。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自我调节。

此外,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、健康饮食、培养兴趣爱好、保持社交连接等生活方式的调整,都能有效辅助治疗,促进身心康复。因此,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,主动进行自我关怀和调节,是加速康复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
科学应对精神心理疾病:中西联合,标本兼顾,为康复添翼

在治疗抑郁症时,结合中西医的优势,采取“标本兼顾”的策略,往往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。

1.标本兼治,双管齐下: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,通过调理身体内在平衡,改善体质,着眼于“治本”;西医则针对症状精准用药,快速控制情绪波动,起到“治标”的作用。两者结合,既能控制当前症状,又能预防复发。

2.减少副作用,提高安全性: 中药配伍的灵活性以及针灸等非药物疗法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减轻西药的副作用(如头晕、肠胃不适等),提高治疗的耐受性,尤其对青少年、老年及需长期服药的人群更为友好。

3.预防复发优势明显: 在急性期,西药能快速起效控制病情;待病情稳定后,辨证施治搭配中药进行巩固,有助于整体调节脏腑功能。研究表明,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相比单一疗法,复发率可降低约30%。

总之,走出认知误区,科学看待治疗,积极进行自我调节,并考虑中西医结合的方案,将有助于抑郁症患者更平稳、更有效地走向康复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