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比补药更重要!夏天心烦失眠?这三种“快乐蔬菜”帮你疏肝解郁

来源: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02 11:25:59

炎炎夏日,自然界阳气鼎盛,但这份“火热”也容易灼伤我们的身心。你是否也常感到莫名心烦、夜晚辗转难眠、情绪像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?很多人以为这是“上火”,忙着清热降火,却忽略了问题的根源——肝气郁结。

其实,夏季疏肝,甚至比盲目进补更为关键。当肝气顺畅,郁结消散,心火自然下降,身体便会回归轻松平和的状态。今天,就为大家推荐三道家常“疏肝菜”,它们价格亲民,做法简单,是夏季餐桌上不可多得的“情绪调节剂”。

一、 茼蒿:疏肝界的“开心果”,安神又健脾

中医典籍《千金方》中记载,茼蒿能“安心气,养脾胃,消痰饮”。它独特的香气,源自其含有的挥发油成分,现代研究发现,这种成分能有效调节神经系统,帮助我们放松紧绷的神经,缓解焦虑。

推荐做法:枸杞清炒茼蒿

● 食材: 茼蒿一把、枸杞十余粒、蒜末、盐、食用油。

● 做法:

茼蒿洗净切段,枸杞用温水泡软。

热锅冷油,爆香蒜末,先放入茼蒿梗快速翻炒。

待梗变软后,加入茼蒿叶和枸杞,大火快炒。

加盐调味,翻炒均匀即可出锅。

● 养生巧思: 枸杞能滋养肝阴,与茼蒿的疏肝气功效相得益彰,达到“疏养结合”的效果。如果你平时脾胃虚寒,容易腹泻,可以在爆香时加入两片生姜,既能温中散寒,又能提升菜肴的养生价值。

二、 黄花菜:解郁的“忘忧草”,让烦恼随风去

古人称黄花菜为“忘忧草”,这绝非虚名。它富含卵磷脂和维生素B族,是神经系统的“营养剂”,能有效营养神经,抚平焦虑和抑郁情绪。

从中医角度看,黄花菜性味甘凉,尤其擅长疏解因肝郁化火导致的烦躁、失眠、心悸等症状。

推荐做法:黄花菜炖豆腐

● 食材: 干黄花菜、嫩豆腐、葱花、盐、香油。

● 做法:

【安全提示】 干黄花菜需用冷水浸泡2小时以上,然后下入沸水中焯烫2-3分钟,捞出沥干。这一步是为了去除其中含有的秋水仙碱,确保食用安全。

锅中加水烧开,放入处理好的黄花菜和切块的豆腐。

小火慢炖10分钟,让黄花菜的营养充分融入汤中。

加盐调味,撒上葱花,滴入几滴香油即可。

● 医案小记: 曾有一位深受失眠困扰的患者,我建议她连续一周晚餐时喝这道黄花菜炖豆腐。反馈显示,她的入睡时间明显缩短,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。

三、 芹菜:降压的“疏肝能手”,通络又清火

仔细观察芹菜的茎,你会发现里面有一条条清晰的“筋络”。在中医理论中,这恰恰是它“通络疏肝”的生动象征。

芹菜中含有的芹菜素,是一种天然的降压成分,对于因肝阳上亢(常表现为头晕、面红、口苦、易怒)导致的高血压患者尤为友好。

推荐做法:凉拌西芹

● 食材: 西芹、胡萝卜、蒜末、醋、生抽、盐、糖、香油。

● 做法:

西芹撕去老筋,斜切成段;胡萝卜切片。

锅中烧水,加少许盐和油,下入西芹和胡萝卜焯烫1分钟,捞出过凉水,以保持爽脆口感。

将焯好的西芹和胡萝卜沥干,加入蒜末、醋、生抽、少许糖和盐,搅拌均匀。

最后滴入香油,一道清爽开胃的凉拌菜就完成了。

● 温馨提示: 芹菜性凉,有很好的清热作用。但血压偏低或体质虚寒的朋友应适量食用,或搭配生姜、花椒等温性食材来中和其寒性。

【深度医案分享】疏肝,是调理情志问题的“根”

曾经有一位38岁的李女士前来就诊,她被半年的不适深深困扰:时常觉得胸口像压了块石头,两胁胀痛,尤其在月经前,乳房胀痛会加剧到难以触碰。更让她痛苦的是,几乎每天夜里1-3点都会准时醒来,再难入睡,白天精神萎靡,情绪低落。

我观察到她舌苔薄白,舌边有明显的齿痕,脉象弦细。这正是中医里典型的**“肝郁脾虚”证**。肝气不舒,则胁肋胀痛、情志抑郁;肝木克脾土,导致脾虚,则舌有齿痕、运化失常;而凌晨1-3点正是肝经当令之时,肝火扰动心神,故而准时醒来。

治疗方案(中西结合):

1.西医干预: 针对她明显的躯体症状和睡眠障碍,建议她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和助眠药物,快速控制症状,改善生活质量。

2.中药调理: 辨证开具经典方剂**“逍遥散”加减**,包含柴胡、当归、白芍疏肝养血,白术、茯苓健脾益气,薄荷、生姜助柴胡疏散郁结。从根源上调和肝脾,恢复脏腑平衡。

3.食疗辅助: 建议她日常饮食中,每周吃2-3次清炒茼蒿,并用处理过的黄花菜煮水,在睡前1小时代茶饮,以食疗之力,辅助药效,安神解郁。

经过一个多月的综合调理,李女士复诊时欣喜地反馈,睡眠质量有了质的飞跃,夜里不再惊醒,白天精力充沛。连困扰她许久的经前乳房胀痛也减轻了大半。随后,我根据她的恢复情况,为她调整了药方,继续巩固调理两个月后,所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,重拾了往日的开朗。

这个案例生动地体现了**“中西结合、药食同源”**的优势:西医如同“消防员”,能迅速扑灭“症状”的火焰;中医则像“建筑师”,从整体出发,修复身体失衡的“结构”;而食疗,则是温和的“养护员”,在日常中滋养身心,巩固疗效。三者协同,才能为健康保驾护航。

最后,必须郑重提醒:

食疗虽好,终究是辅助手段。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被持续的情绪低落、焦虑、失眠等严重问题困扰,甚至出现了明显的躯体症状,请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。科学诊断与规范治疗,才是走向康复的根本途径。愿我们都能在这个夏天,吃得顺心,活得舒心!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