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不是终身判决:一位老医生告诉你,如何从中西医合璧中“毕业”
“大夫,这药是不是得吃一辈子?”
门诊里,这个问题我几乎每周都会被问。行医四十余年,我想把一句话说在前头:
抑郁症不是突然冒出来的“敌人”,而是身心发出的“请假条”——它告诉你:机器没坏,只是该保养了。
一、两种视角,一个目的
西医把抑郁看作神经递质失衡,像仪表盘亮红灯,先用药把灯“摁灭”。
中医则把灯当成信号:肝气郁结、气血亏空、脾胃失和……链条一环扣一环,最终心神失养。
前者治标快,后者擅治本;二者联手,才能既见效又除根。
二、真实医案:35 岁程序员的“毕业”历程
患者小李,吃西药两年,情绪仍在谷底。
刻下症:
● 凌晨 2 点醒后再难入睡
● 脘腹胀满,吃两口就饱
● 舌淡胖、边有齿痕,脉弦细
辨证:肝郁气滞 → 横逆犯脾 → 气血生化不足 → 心神失养
方案:
1.原西药不减量,稳定血药浓度;
2.中药代茶饮:柴胡 6 g、白术 10 g、茯苓 12 g、炙甘草 6 g、酸枣仁 15 g,日一剂,水煎代茶;
3.作息:23:30 前上床,午休 20 分钟;
4.饮食:早餐小米山药粥,晚餐饮前喝 100 ml 温牛奶加一撮枸杞;
5.运动:每天快走 6000 步,晒太阳 ≥20 分钟。
四周后,睡眠延长至 5.5 小时;八周,情绪量表(PHQ-9)由 19 分降至 9 分;四个月,西药减量 30%,一年后停药,随访 36 个月未复发。
小李后来跟我说:“原来不是我不够坚强,是身体真的累到极限了。”
三、给正在吃药或准备吃药的你 3 个提醒
1.药不是烙印,是“拐杖”。拐杖什么时候扔,要看骨头长好没有。
2.中西合璧≠自行加减。中药需辨证,西药需血药浓度监测,任何调整都请让医生签字。
3.把“睡觉、晒太阳、动腿、闭嘴(少刷手机)”当成第一处方,比任何药材都便宜。
抑郁不是道德缺陷,也不是终身判决。把它当成一次强制体检:肝该疏了,血该养了,生活节奏该调了。等链条重新咬合,你会发现——不是“我战胜了抑郁”,而是“我终于把自己照顾好”。
愿每一位读到这篇文章的人,都能像小李一样,带着笑容从门诊“毕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