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健康常识

选择了标题: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(下):11种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

来源: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29 13:18:24

精神类药物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,但任何药物都可能伴随不良反应。了解这些潜在反应及其正确的处理方法,是确保治疗安全、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。本文将继续为您详细介绍精神类药物的另外11种常见不良反应。

六、麻痹性肠梗阻

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,需高度警惕。

● 主要表现:腹部显著胀气,停止排气与排便,听诊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。值得注意的是,腹痛症状通常不明显。

● 诊断与处理:

○ 诊断:可通过腹部X光片确诊,可见明显胀气的肠袢。

○ 处理:此为急症,需立即住院治疗并严密监测。处理措施包括:

a.停药:立即停用相关的精神药物,特别是具有抗胆碱能副作用的药物(如安坦)。

b.胃肠减压:禁食,并放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,以缓解腹胀。

c.对症支持:静脉补液,纠正因禁食引起的水、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。

七、皮疹

皮疹是药物过敏的常见皮肤表现,严重程度不一。

● 主要表现:可能从轻微的斑丘疹、荨麻疹,到严重且致命的剥脱性皮炎、光敏性皮炎。

● 分级处理:

○ 过敏性皮疹:轻微的皮疹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,并换用其他替代药物。可口服抗组胺药,如扑尔敏,每次4毫克,每日2-3次,以缓解症状。

○ 剥脱性皮炎: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皮肤反应,必须立即停药,并加用大剂量皮质激素进行冲击治疗。

○ 光敏性皮炎:表现为日晒后皮肤出现红斑、瘙痒。通常停药后会自行缓解,关键在于用药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内,需严格避免日光暴晒,做好物理防晒。

八、粒细胞缺乏症

这是一种罕见但极其危险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,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数量急剧下降,身体抵抗力随之崩溃。

● 诊断标准:外周血中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2×10⁹/L,且中性粒细胞比例≤50%。

● 紧急处理:

○ 立即就医:一旦发现,必须作为急症处理,立即住院进行严密隔离和观察。

○ 停药与升白:立即停用相关药物,并使用升白细胞药物(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)进行治疗。

○ 预防感染:将患者安置在无菌层流病房,严格消毒,预防交叉感染。同时,根据情况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强效抗生素。

九、药源性癫痫

某些精神药物可能降低癫痫发作的阈值,诱发癫痫。

● 临床表现:可表现为局部性发作、全面性强直-阵挛发作(大发作),甚至发展为癫痫持续状态(一种持续的、危及生命的癫痫发作状态)。

● 处理方法:

○ 偶发:如果癫痫发作次数较少,可考虑减少当前药物剂量,或联合使用常规抗癫痫药物。

○ 频发或持续状态:如果发作频繁或出现癫痫持续状态,应立即停用致病药物,并换用其他不会降低癫痫发作阈值的替代药物。

十、恶性综合征

这是一种罕见但极其凶险的药物不良反应,死亡率高,必须争分夺秒抢救。

● 主要表现:典型的“三联征”包括:

高热:体温常持续高于38.5℃。

肌肉强直:全身肌肉僵硬,如“铅管样”或“齿轮样”。

自主神经功能紊乱:大汗淋漓、血压不稳、心动过速、吞咽困难等。

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、呼吸困难,甚至死亡。

处理方法:

○ 立即停药:一旦怀疑,立即停用所有抗精神病药物。

○ 重症监护:需立即转入ICU或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。

○ 综合支持治疗:包括物理降温、补液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、预防及控制感染、加速药物排泄(如血液净化)等。必要时可使用肌肉松弛剂或电休克治疗。

十一、5-羟色胺综合征

这是由于体内5-羟色胺(血清素)水平过高引起的一组 potentially life-threatening 的症状群,常由同时使用多种增加血清素活性的药物引起。

● 主要表现:症状多样,可包括精神状态改变(如焦虑、激越、意识模糊)、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(如高热、大汗、心动过速、血压波动)和神经肌肉异常(如肌肉强直、震颤、反射亢进)。严重者可昏迷、死亡。

● 处理方法:

○ 立即停药:停用所有可能导致血清素综合征的药物。

○ 住院治疗:病情轻重不一,但均建议住院观察和治疗。

○ 对症与拮抗治疗:进行支持治疗,如控制体温、补液等。关键在于使用5-羟色胺受体拮抗剂,如赛庚啶或氯丙咪嗪,以拮抗过量的血清素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