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年精神科老中医手记:抑郁症不是“矫情”,而是身体失衡——一套少复发、不依赖药物的中医调治方案
01 抑郁症≠性格缺陷,而是身体在报警
“心情不好”“矫情”是最常见的误判。
中医讲“肝主情志”,长期压抑→肝气郁结→气血失调→疲惫、失眠、食欲差、兴趣丧失。
这不是意志薄弱,而是脏腑发出的SOS。
02 中医治抑郁:不靠“猛药”,靠重建平衡
西医用SSRIs快速调高神经递质,但部分患者出现头晕、情感迟钝。
中医把“证”调平,人就不郁。临床最常见三型,对号入座即可:
▶ 提示:
急性期可中西并用,中药改体质、减副作用;西药控症状、防恶变。病情稳定后,逐步减停西药,中药再跟进2~3个周期,复发率可明显下降。
03 康复关键:把药当“拐杖”,把习惯当“地基”
1、晒太阳:每天20 min背光晒,温阳升发,免费天然“抗郁剂”。
2、微运动:散步、八段锦、太极拳,让气血流动起来,每周≥5次,每次≥30 min。
3、忌口寒凉:冰饮、生冷瓜果伤脾阳,脾胃一虚,气血生化无源,情绪更易低落。
24、3:00前入睡:熬夜耗肝血,肝血不足则魂不守舍,入睡难、早醒多。
5、写“情绪日记”:每天10行字,把脑内杂念倒到纸上,是最便宜的“疏肝法”。
04 给家属的三句话
1、不劝“想开点”,而说“我陪你”。
2、不盯着吃药,而提醒“今天晒太阳了吗?”
3、复发先兆(失眠、早醒、叹气多)一出现,提前复诊,别等情绪崩溃。
05 写在最后
30年门诊观察:
把体质调平+习惯改好,60%以上患者可逐步减停全部药物;余下40%也能在最低剂量下维持高质量生活。
抑郁不是终生判决,而是一次强制升级:升级你对身体的认知、对情绪的照顾、对生活方式的选择。
需要个体化辨证方或减药方案,可留言给我们,24小时内由团队医生免费回复。
愿每一个看到此文的人,都能把“抑郁”变成“愈”,然后轻装上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