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别只盯着情绪,抑郁症是整个人的“失衡”

来源: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23 11:10:39

说起抑郁症,许多人心中都有固定的印象:要么觉得是“想太多,开导一下就没事”,要么认定“吃够疗程的药,就能痊愈”。然而,在我40余年的精神科临床生涯中,见到的真相远比这复杂。

我常遇到这样的患者:他们按时服药,情绪低落的症状确实减轻了,但生活依旧无法回到正轨。开会时忍不住走神,和同事简短交流就觉得疲惫不堪,甚至周末连出门买杯咖啡的力气都提不起来。这究竟是为什么?

很多人把抑郁症当成“单一症状的病”,却忽略了它本质是身心整体的失衡。

抑郁症的影响远不止于情绪。长期的心理压力会打乱内分泌节律,导致睡眠浅、易醒;气血运行不畅会让身体总处于“乏力状态”,哪怕没做什么事也觉得累;更关键的是认知层面的“卡住”,让患者总是盯着自己的缺点,越想越深陷自我否定的循环。

那么,如何应对这种“整体失衡”?在我看来,中西医结合、身心同治,才是高效且安全的康复路径。

西药在干预中确实能起到“应急稳定”的作用,就像给波动的情绪装上“临时缓冲垫”,能快速减少极端情绪的出现频率,避免情况恶化。但这只是第一步,如同漏水的房子,光用盆接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
中医调理则更注重“重建平衡”。通过疏肝解郁的方剂帮助身体疏解郁结的气机;用酸枣仁、远志等药材改善长期紊乱的睡眠;再配合温和的穴位按摩,慢慢引导身体找回自主调节的节奏。这种调理不仅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,减少不良反应,更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,从根本上促进精神症状的缓解。

我的门诊医案

之前有位32岁的患者,确诊精神分裂症后一直靠西药维持,不仅记忆力越来越差,还总觉得浑身无力,一想到要吃一辈子药就陷入绝望。家属带他找到我时,患者连正常交流都很困难。

我仔细辨证后发现,他属于脾虚痰盛、气滞血瘀。于是,我们确立了中西结合的调理思路:先用西药稳住急性症状,同时用中药健脾化痰、活血理气。

两个多月后,患者的幻听减少了,能主动和家人说话;数月后,我们慢慢减少了西药用量,他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,还能帮家里做些简单的家务。现在他已经不用天天吃药,定期复查时状态稳定,对生活也重新燃起了盼头。

在临床领域深耕四十余载,我愈发笃定“中西结合+身心同治”的独特价值。它不只是靠药物稳住情绪,更要帮助患者一点点重建生活能力。有位康复者曾对我说:“不是医生把我的病‘治好’了,是你们帮我找回了‘自己能好好过日子’的力气。”

其实,抑郁症的康复,从来不是“等着别人治好”的被动过程。 真正能走出来的人,都是在科学干预的帮助下,让身心重新拥有了自主平衡的能力——就像久旱的土地,不是靠外力强行“催出绿意”,而是通过慢慢恢复土壤自身的肥力,从而长出新的生机。

如果您或您的家人、朋友,正被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或失眠等问题所困扰,或在用药方面存在疑虑,希望获得更全面、更个性化的康复支持,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。我们将倾尽40余年临床经验,在24小时内与您详细沟通,共同寻找那条通往身心平衡的康复之路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