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孩子抑郁,别让“心疼”成为康复的绊脚石

来源: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  发布时间:2025-10-13 15:53:04

在我4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,见过太多被抑郁症困扰的孩子和家庭。我常和家长们说一句话:孩子患上抑郁症并非绝症,康复的希望很大。

如今,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已相当可观,但现实中,真正能完全康复的孩子却占比有限。很多家长对此感到困惑,其实,问题的关键往往就出在“坚持”二字上。

一、康复路上的“拦路虎”:半途而废的治疗

孩子年纪尚小,面对治疗往往缺乏耐心。西药可能带来的一些不适反应,中药的苦涩口感,都让他们本能地抗拒。这时,家长的心疼就成了最大的考验。看到孩子受苦,许多家长便轻易动摇,频繁更换治疗方案,四处求索“更快更好”的方法。

结果呢?这种“好心”恰恰打断了治疗的连续性,导致病情反复、迁延不愈,甚至加重。

二、请记住:抑郁症不是不治之症

我反复向家长们强调,抑郁症绝非不治之症。只要严格遵循医嘱,坚持按疗程治疗,孩子的情绪和状态就一定能看到明显改善。

孩子们的身体恢复能力很强,在症状较轻的初期,只要不拖延,调理速度通常比成年人快得多。但最怕的就是家长不重视,把“小问题”拖成“大麻烦”,甚至让孩子从单纯的抑郁症发展为治疗难度更大的双相情感障碍,届时追悔莫及。

三、我的门诊医案:一个16岁少年的重生

之前接诊过一个16岁的男孩,他原本活泼开朗。升入重点高中后,巨大的学业压力和身边优秀的同学,让他渐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。成绩下滑让他焦虑不已,晚上彻夜难眠,白天昏昏沉沉。

慢慢地,他变得沉默寡言,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,总是自责,觉得自己“一无是处”。家长起初没太在意,直到孩子流露出自杀倾向,才慌了神,急忙带他来就诊,结果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。

面诊时,我见他舌淡苔白,脉象沉细。综合判断,他的问题核心在于肝郁脾虚,心神失养。在规范西药治疗的基础上,我为他拟了一剂中药方:

● 当归、白芍:养血柔肝,如同为干涸的土地浇灌甘霖,滋养受损的肝脏。

● 柴胡:疏肝解郁,如春风拂过,吹散心中的阴霾。

● 茯苓、白术:健脾益气,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● 薄荷:助柴胡疏散郁结,带来一丝清凉与舒畅。

● 生姜:温胃和中,温暖孩子的脾胃。

● 酸枣仁、柏子仁:养心安神,帮助他找回宁静的睡眠。

● 甘草:调和诸药,让整个方剂和谐共融。

二诊时,家长兴奋地告诉我,孩子的情绪稳定了许多,晚上能睡几个小时了,也有了胃口。我根据他的恢复情况微调药方,继续巩固。

三诊时,孩子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愿意和家人交流了,自杀的念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理,他完全恢复了正常,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校园。

四、中西医结合:1+1 > 2 的治疗智慧

中医治疗精神疾病,从不只盯着“症状”。我们更注重整体,将肝、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考量。根据患者体质,针对性地选用枸杞、山药等保肝,或熟地、肉苁蓉等补肾的药材,再结合药膳食疗,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状态。

这种调理不仅能提升孩子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,减少不良反应,更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,从根本上促进精神症状的缓解。中西医结合,双管齐下,才能更好地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如果您或您的家人、朋友正遭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,或在用药方面有困扰,请不必独自承受。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,进行详细沟通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