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失眠

失眠药怎么选?精神科医生告诉你:哪些该用,哪些要慎用

来源: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19 11:04:08

长期失眠,确实让人身心俱疲。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助眠药物,很多人感到迷茫,不知道哪种才真正适合自己。今天,我就以精神科医生的角度,给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几种安眠药,哪些是相对推荐的选择,哪些则需要我们更加谨慎。

一、 慎用或尽量避免的安眠药

1. 地西泮(安定):

地西泮属于长效的苯二氮䓬类药物。它的作用机制是增强大脑中一种叫做γ-氨基丁酸(GABA)的神经递质对特定受体(GABA-A受体)的作用,从而产生镇静、帮助入睡、抗焦虑、抗惊厥以及肌肉松弛的效果。因为它效果稳定,在临床上曾被广泛应用。然而,《中国成年失眠诊断和治疗指南》明确指出,这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使用时,容易出现诸如头晕、跌倒等不良反应。美国老年医学会也将地西泮列入了65岁以上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的药物清单。因此,尤其是老年朋友,在选择安眠药时,地西泮需要慎重考虑。

2. 氯硝西泮:

氯硝西泮同样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,它对大脑边缘系统有选择性作用,能特异性结合苯二氮䓬类受体,提高GABA的释放,从而发挥抗焦虑和镇静催眠的效果,帮助患者入睡,改善睡眠质量。为什么不推荐(或慎用)?

主要原因在于,这类药物产生的睡眠并非我们身体最需要的“生理性睡眠”,患者可能感觉像是“迷迷糊糊”或“似睡非睡”,醒来后恢复感较差,甚至影响记忆。此外,氯硝西泮的半衰期较长,容易产生“宿醉效应”(白天仍感困倦、反应迟钝),并且具有较强的成瘾性,不适合长期服用。

二、 相对推荐、更安全的安眠药

1. 唑吡坦:

唑吡坦是治疗失眠,特别是“入睡困难”的一线药物。它的独特之处在于,它并非广泛作用于GABA-A受体,而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中与睡眠启动更相关的特定GABA-A受体亚型,因此能快速起效,帮助入睡。它的半衰期大约为6小时,相对较短,临床研究也证实其依赖性较低。唑吡坦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心理状态,提高睡眠效率,延长睡眠时间,减轻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,且不易产生明显的白天残留效应。

2. 右佐匹克隆:

右佐匹克隆的作用机制与唑吡坦类似,也是通过作用于GABA受体(促进氯离子通道开放),增强大脑的抑制性信号,从而发挥镇静催眠作用。它能有效减少夜间觉醒次数,改善整体睡眠质量。推荐理由:

相比传统的苯二氮䓬类药物,右佐匹克隆对患者正常的睡眠结构和精神活动影响较小。它的半衰期也较短,患者通常耐受性更好,治疗期间出现头昏、乏力等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更少。最重要的是,它能帮助患者达到更接近自然生理状态的睡眠,对记忆的损害小,成瘾风险也较低,因此被认为是更适合长期(在医生指导下)使用的安眠药之一。

重要提示:

如果您的失眠非常严重,服用上述推荐药物效果仍不理想,不要自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。可以考虑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: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西药的同时,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,使用中药汤剂,或者尝试中医针灸、按摩等方法来综合改善睡眠状况。

如果您也长期被失眠困扰,对用药选择感到困惑,欢迎随时找我交流。我会在工作之余,尽力为您提供一些专业的建议和帮助!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