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别让抑郁反复“偷走”你的快乐:中医“解郁安神”,为康复之路保驾护航

来源:北京精神医学中西医协同分会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04 10:55:32

“吃了半年多的抗抑郁药,情绪是平稳了些,但人却越来越胖,整天昏昏沉沉,记忆力也大不如前。更可怕的是,只要一减药,那种熟悉的低落和失眠就立刻卷土重来……” 这是不是许多抑郁症患者和家属正在经历的困境?

很多人认为,治疗抑郁症就是靠氟西汀、舍曲林等西药,把低落、失眠等症状“压”下去就算大功告成。然而,临床观察发现,长期依赖单一西药治疗,往往会陷入“症状-用药-副作用-减药-复发”的循环,让患者在身心双重压力下倍感煎熬。

那么,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?中医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。在中医理论中,抑郁症归属于“郁证”的范畴。明代医家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》中早已点明:“郁证非单一情志所伤,总由气血不畅、脏腑失调所致。”

这句话揭示了抑郁症的核心:它不仅仅是“心情不好”,更是身体内部环境失衡的结果。因此,调理的关键在于两大核心原则:“解郁”与“安神”。

何为“解郁”? 简单说,就是“疏通”。如同清理拥堵的河道,要清除体内因情绪不畅而瘀滞的气、血、痰湿,让生命的能量(气血)重新顺畅运行。

何为“安神”? 核心在于“调和”。重点调理心、肝、脾这三个与情志最相关的脏腑。肝气条达,情绪才能自然疏泄,不再压抑;脾胃健运,气血生化有源,身体才有能量;心血充足,心神得到滋养,才能安定,神志才会清明。

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。分享我门诊的一个真实案例:

一位28岁的年轻教师,确诊抑郁症已一年有余。起初只是劳累后情绪低落,后来逐渐发展到抗拒上班、食欲全无、彻夜难眠。来诊时,我观察到她面色晦暗,舌质暗淡有明显瘀斑,舌苔薄腻,脉象弦涩。综合辨证,这正是典型的肝郁血瘀、心神失养之证。

开方: 以香附疏肝理气,当归、白芍养血柔肝,茯苓、白术健脾益气,川芎活血化瘀,再配以炙远志、夜交藤养心安神,炙甘草调和诸药。

【重要提示】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一人一方。此方仅为个案记录,切勿自行套用,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。

● 二诊时,她反馈情绪明显好转,已能正常进食,每晚能安睡4-5小时。观察舌象,瘀斑变浅,说明瘀血得化。遂在原方基础上减去辛燥的川芎,加入党参以增强补气之力。

● 三诊时,她已能重返校园正常授课,失眠基本缓解,与同事交流也恢复了往日的自然。脉象已由弦涩转为平缓。此时,我们开始在她的配合下,逐步减少西药剂量。

● 后续,经过数月的坚持调理,她的抑郁症状未再反复,精神饱满,工作生活完全回归正轨。

这个案例的成功,恰恰印证了一个核心观点:治疗抑郁症,我们不必将西药与中医药对立起来,而应让它们成为并肩作战的“最佳拍档”。

● 急性期,西药“稳住阵脚”:在西药的快速干预下,患者最痛苦的症状(如严重失眠、自杀倾向、拒食)能被迅速控制,为后续的康复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精力。

● 恢复期,中药“固本培元”:与此同时,中药从整体入手,疏肝气、健脾胃、养心神,一步步修复失衡的脏腑功能。这不仅能从根本上减少症状复发的可能,还能有效缓解和对抗长期服用西药可能带来的体重增加、嗜睡、记忆力减退等副作用。

(深化优势:安全高效,全面关怀)

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远不止于此。中医在治疗精神疾病时,始终秉持“整体观”和“治未病”的思想。我们会将肝、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考量,针对性地选用枸杞、山药等保肝,或熟地、肉苁蓉等补肾的药材进行配伍,甚至结合药膳等食疗方法,循序渐进地改善患者的“土壤”——即机体整体状态。

这种深层次的调理,不仅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,减少不良反应,更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,从根本上促进精神症状的缓解。双管齐下,标本兼治,从而更好地保障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,让康复之路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
杜万君主任有话说:

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……这些精神疾病的折磨,或许让你或你的家人、朋友感到孤立无援。如果你正面临用药困扰,或渴望找到一种更全面、更温和的康复方案,请不必独自承受。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,进行一对一的详细沟通与专业指导,为您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康复之路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