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常识
-
药吃了,病好了吗?精神科医生4点忠告,让您的治疗更安心
许多患者和家属常疑惑:“这药天天吃,到底对不对?”“怎么吃效果才最好,风险最小?”我在精神科临床摸爬滚打四十多年,总结了四点经验,希望能帮到您:1. 剂量频率要遵医嘱医生定的剂量和次数,是结合您病情、体重、反应精心算的。乱加量,副作用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14 11:20:09 -
吃了精神病药,人会变“傻”吗?别担心,真相在这里
“吃了精神病药,人会变傻吗?”—— 这几乎是每一位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心中挥之不去的疑虑。看着亲人服药后,反应似乎慢了些,动作不再像以前那么灵活,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也好像有所下降……这些变化,确实让人忧心忡忡。今天,我们就来一起深入探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13 13:49:42 -
了解精神科药物:常见副作用与中西医结合的智慧
精神科药物,如抗抑郁药、抗焦虑药、抗精神病药、情感稳定剂和安眠药,是治疗多种精神障碍的重要工具。它们在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、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然而,如同所有药物一样,它们也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。了解这些潜在的副作用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11 14:18:04 -
精神药物:双刃剑下的谨慎之选,守护肝肾健康是关键
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旅程中,精神药物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它们如同一把双刃剑,用之得当,能成为患者对抗病魔、重拾生活信心的有力武器;然而,若随意滥用或管理不当,则可能对身体,特别是肝肾这两个承担着代谢与解毒重任的器官,造成难以预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07 11:35:26 -
与疾病共舞:精神康复路上的5个主动力
在精神疾病的漫长治疗与康复旅程中,药物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许多患者和家属常常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按时服药,期待它能有效控制病情、防止复发。然而,药物只是基础,要想真正巩固疗效、降低复发的风险,我们还需要在药物维持的基础上,积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07 11:23:38 -
氟伏沙明:不止抗抑郁,还能有效改善强迫与焦虑的“多面手”
氟伏沙明,作为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)家族的一员,在对抗抑郁症、强迫症和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方面,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。它不仅疗效显著,而且患者通常能较好地耐受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氟伏沙明,探讨它在不同精神心理疾病治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05 11:05:20 -
别让“救命药”变成“健康杀手”:精神药物长期使用的风险警示
精神科临床工作三十余载,我深知精神类药物在治疗焦虑、抑郁、精神分裂等疾病中的不可或缺性。它们是缓解症状、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工具,其价值毋庸置疑。然而,“是药三分毒”,长期依赖这些药物,身体可能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05 10:45:50 -
判断是否需要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:三个关键信号
心理健康的维护,如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。当我们遇到心理困扰时,及时识别并寻求专业帮助是关键。以下三条标准,只要满足其中任意一条,都提示我们可能需要考虑前往医院,咨询精神科医生:一、内心感受的“警报”:自我痛苦感加剧这里的“痛苦”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04 10:15:33 -
停药需谨慎:认识抗抑郁药撤药综合征及应对策略
抗抑郁药物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它们是治疗抑郁症及其他多种心理健康疾病的有效工具。然而,许多患者在病情稳定后,面临着停药的挑战。与普遍认知可能有所不同,并非简单停药即可万事大吉,不少患者在骤然或不当停药时,会经历一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03 11:30:33 -
情志与阴阳:中医视角下的青少年情绪困境与调护之道
在当今社会,青少年情绪障碍问题日益凸显,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。作为一名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的中西医大夫,今天,我想从中医的独特视角出发,和大家深入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中医理论的紧密联系。一、情志之困:中医如何解读情绪的“内伤... [详情]
发布时间:2025-07-03 10:57:22